2020年04月24日
首页
第A10版:致敬英雄

满洲里抗疫医护手记

吉大一院支援满洲里核酸检测团队 短短2天检测样本近200例

    基因诊断中心刘勇博士和何佳雪博士率先进入实验室

    吉大一院支援满洲里医疗队合影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医护人员奋勇迎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基因诊断中心技师刘勇博士、何佳雪博士等所在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支援满洲里国家医疗队,连夜组队,一路向北,来到满洲里支援当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核酸检测在新冠战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满洲里的新冠核酸检测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医疗组到达满洲里后,4月16日当天夜里就和当地各级主管部门领导举行了会议,初步掌握了目前满洲里的疫情和工作现状。在会议上,医疗队了解到,满洲里是我国重要的陆路口岸之一,平时这里可以24小时通关,商旅摩肩接踵,受到疫情影响,海关已经暂时封闭,商业活动受到了巨大影响。除此之外,满洲里是身处海外的同胞回国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莫斯科坐飞机或在莫斯科转机到距离满洲里最近的俄罗斯城市赤塔市后,可通过陆路交通到达满洲里。由于俄罗斯疫情同样严重,目前陆路交通工具已经停运,很多人都是从赤塔市步行10多个小时到达满洲里。大量同胞急切盼望回到祖国,因此尽管路途遥远曲折,仍有大量同胞在国境外等待入境。因此,新冠核酸筛查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4月17日达到满洲里的第二天,医疗队首先去满洲里疾控中心了解情况,满洲里疾控中心虽然已经开展了新冠核酸检测,但设备老旧,数量有限,人手不足,因此检测能力十分有限。经基因诊断中心技师刘勇博士实地考察后,对实验室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而满洲里市第一人民医院没有PCR实验室,目前不具备开展新冠核酸检测的基础条件。基因诊断中心技师刘勇博士、何佳雪博士参考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基因诊断中心按照国际标准建立的基因检测实验室布局,参考国家卫建委临检中心发布的实验室方案,反复与兼任卫健委临检中心专家的基因诊断中心姜艳芳教授电话、微信沟通研究到深夜,为满洲里市第一人民医院设计了一个分区合理、功能齐全的PCR实验室。姜主任反复强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与其他核酸检测不同,要尤其注意实验室标准操作和消毒灭菌工作,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保证人员安全,并建议使用自动化设备,提高检测能力的同时,降低风险。

    依托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吉大一院在新冠核酸检测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先后满分通过了上海市和国家卫计委临检中心组织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室间质评活动,实验室通过了吉林省新冠病原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考核和认证。

    作为吉大一院支援满洲新冠核酸检测的主力,基因诊断中心刘勇和何佳雪率先进入实验室,投入到新冠核酸检测的战役中,短短2天就已经检测样本近200例,包括确诊患者、疑似患者的鼻咽拭子样本、粪便样本近50例。并在完成每天检测任务的同时,帮助满洲里疾控中心制定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检测流程,并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基因诊断中心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员用示范中心的先进经验进行分享,力争将满洲里市疾控中心打造成新冠核酸检测的内蒙古的示范基地及标杆单位,为满洲里及周边地区核酸检测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提供经验和指导。经过一周的建设,满洲里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标准化、规范化整改已基本完成。

    当我们战斗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最前线时,是吉大一院和科室的支持和帮助,关心和问候,给了我们勇气和底气,信心和决心。出发前,当得知满洲里市核酸检测设备严重缺乏时,王海峰副院长立刻通知科室人员重新对设备使用进行重新规划,抽调基因诊断中心的PCR设备及分析工作站支援满洲里。目前,该设备已经在满洲里市疾控中心完成了安装和调试,已正式用于检测。

    从接到通知到出发,不足24小时,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医疗队在满洲里的工作和生活所需,医院领导为我们准备了齐全的个人物品和防护物资,包括食物、药物、衣物、生活用品等,让远在他乡的队员们也感受到了远方亲人的关怀,特别是最近气温骤降,满洲里气温降至0℃以下,最低已经零下10℃。医院准备了羽绒服和羽绒马甲等生活物资,让队员们即使面对西伯利亚冷空气也不曾感受寒冷。4月21日,医疗队连续在实验室工作8个小时以上,由于实验室不能带手机,队长鲍万国教授和科室主任多次联系队员们都没有联系上,又着急又担心,当知道大家因为样本量大连续工作8个半小时,松了口气,又心疼不已。虽然在工作中有各种困难,但有吉大一院大家庭的支持,医疗队有信心也有决心克服困难,提高满洲里核酸检测整体能力和水平,保质保量完成检测任务,为吉大一院争光!     

    /作者: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基因诊断中心何佳雪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