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城市晚报 联合出品
策划:张福安 杜兆云
执行:刘暄 朴松莲 高菡
“义无反顾奔赴武汉,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就是让广大群众不发病或少发病,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从而减轻医疗救治压力。”
4月5日,当记者拨通姚来顺的电话,他正根据省里统一部署在长白山休整。谈及奔赴武汉一线,铿锵有力的声音透露出一名防疫老兵内心无私的家国情怀。
姚来顺,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抗击非典、汶川抗震救灾、洪灾防疫、甲流等多起突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到处都留有他的身影。2月18日,在女儿不到一周岁、疾病初愈的情况下,这位身经百战的防疫先锋,和同事们一起毅然决然踏上支援之路。抵达武汉后,姚来顺被任命为国家疾控系统驻武汉市洪山区防控小分队(吉林、四川、宁夏三支疾控队)队长,结合受援地疫情现状,有序、有效部署工作,创新性地提出了“12345”的总体工作思路和科学战略战术。
既“雪中送炭”又“锦上添花”
带出一支团结、战斗的疾控队伍
进驻武汉洪山区后,姚来顺与团队按照国家卫健委总体安排和部署,围绕“12345”的总体工作思路,采取“踏点代线,覆线盖面”、“围点打援,火速歼灭”的科学战略战术。既完成了“雪中送炭”的“规定动作”,又针对受援地防控工作薄弱点,贡献了“锦上添花”的“自选动作”。
针对特殊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现场处置与实地踏察相结合,全线出击,包括监所、养老机构、社会福利院、精神疾病治疗机构等在内的全覆盖;针对隔离点、工业企业、学校、托幼机构、商超等重点地段,实地抽查、督导宣讲、现场培训、实操训练、定制培训、集中培训与线上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多元高效。他带领的团队始终做到“队伍不散、秩序不乱、初心不改、战力不减”,打造了一支特别团结、特别能战斗的疾控队伍。
“面对患者和各个疫点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害怕过吗?”
“团队里有成员第一次穿防护服,穿戴整齐后,仍然感觉口罩怎么戴都戴不严,这是很正常的心理状态。然而投入到工作中后,已经全忘了。第一时间流调排查梳理、密接追踪管控、现场应急处置、踏察指导宣讲等,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好、做足我们的工作是那时唯一的想法。”姚来顺说。
“我的工作没有停止的一天”
防控工作不能因为疫情缓解而懈怠
在支援武汉40多天的时间里,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姚来顺的脑海中。
疫情防控监测预警、形势分析、督导指导、培训宣讲……这些在疫情期间做的工作不能因为疫情得到控制而松动。“零报告”并非“零风险”,防控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持久战,特别是面对国外病例输入风险,武汉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消毒药水怎么配?配好了怎么保存?方舱医院拆卸后如何正确打扫战场?出现了无症状感染者,如何追“逃兵”,社区后续该如何进行防控?……小问题,大问题,都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姚来顺和团队成员制作了课件,录制了小视频分享在平台和每个工作群。
就像姚来顺自己说的:“我的工作没有停止的一天,防控工作一刻都不能停。在多媒体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有很多现代化的手段可以继续为武汉的疫情防控工作服务。等我回到省里工作岗位,除了和武汉的同胞们保持线上沟通,及时给予他们全力以赴的帮助,还要结合目前境外疫情输入的实际情况,采用最恰当的方式落实疫情科学防控措施。休整结束后,我们将立即投入到‘确保我省病例零增长、外部输入零扩散’的战疫中,为全省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疾控队伍是卫生系统幕后英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姚来顺和同志们日夜奋战在省内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将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在“查存量、控增量、防变量”的防控策略下,形成了全省疫情防控“全方位、无死角”的工作态势,有效遏制了疫情在吉林省的传播蔓延。
抵达武汉后,防疫工作就是和时间赛跑,“在汉一分钟,奋斗六十秒”,早一分钟找到并控制传染源、追查密接并管控,就可以防止病例指数式增长,才能让更多的人免受病毒的攻击。他们在“武汉保卫战”的战场上没有一天轮休,处理完当天全部的工作,常常已是凌晨。
曾经有人问姚来顺:“你为什么选择如此繁重的防疫工作,要钱没钱,要福利也没啥福利,想要一线临床医生的荣光更不可能,这么卖力干什么?” 他回答:“我是一名防疫工作者,更是一名党员,每个岗位都要有人做,并且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
姚来顺是党员干部的一个缩影,他见证了也经历了吉林省和中国近20年的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多年来,吉林省内经历了许多急难险重流行病防控的任务,无论是多么重大复杂的问题,还是当下艰巨的防疫攻坚, 防疫战线的幕后还有许多无名的英雄一直在默默付出,以 “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疾控精神与担当,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
“不合格的爸爸”姚来顺
“疫”线给儿子的一封信
家是最温馨的港湾,港湾里的战士在最应该团聚的时候离开,去往没有硝烟的战场战斗,只为更多人的平安。正因为有了妻子无私的支持和鼓励,在组织的关怀及同事们的强有力保障下,姚来顺可以放心地在前线工作,最坚强的后盾,在等着他团聚。
3月1日,身在武汉的姚来顺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我儿姚禹名:
爸爸印象中好像从未给家人写过信,鉴于你不太喜欢和爸爸交流,今天利用休息时间,给你写这封信,希望你能认真读完!
爸爸承认是个“不合格的爸爸”,工作这些年“南征北战”,特别是援疆三年,缺位了作为父亲的言传身教和陪伴,那是你升入初中前最关键的三年,明年你又要面临中考,爸爸又不能陪在你身边,爸爸内心很愧疚!
爸爸承认是个“不孝的儿子”,爸爸从上高中开始就离开了家乡,2000年你爷爷去世时,爸爸在蛟河现场工作,没能见到爷爷最后一眼,成了终生最大的遗憾!2017年,援疆结束后,奶奶离开了我们,爸爸缺位了三年床前尽孝,爸爸的心里又一次遭受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至今也无法挥去心灵的创伤!难以释怀!在别人眼中,爸爸是个大孝子,但爸爸知道自己是个“不合格的儿子”。
爸爸承认是个“不称职的丈夫”,这些年苦了你妈妈,你是由妈妈一手带大的,而今你妈妈独自一人带着你们兄妹俩,你妹妹还不到一周岁!妈妈有多苦多累,你一定要清楚。
爸爸虽是“不合格的儿子”,但爷爷没怪我,在他临危前都不让你的大伯们给我打电话,爷爷说“小六子在外地为国家工作,不要通知他!”奶奶也没怪我,在生命的最后几天,奶奶说“你让我多活了八年,你没有对不住妈的地方!”
爸爸虽是“不称职的丈夫”,但妈妈没怪我,每一次踏上征程,妈妈深知在民族大义面前爸爸定会挺身而出、勇往直前,妈妈永远是爸爸最坚强的支持者和动力源泉。这次出征武汉,妈妈只是担心爸爸大病初愈的身体,她只是把心酸的眼泪默默留给了自己,你一定要理解和懂得妈妈的苦与累。
儿子,忠孝难两全!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爸爸不是爷爷奶奶的好儿子,却还是人民的儿子,我想你长大后就明白了!
儿子,还记得你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去汶川抗震救灾,你骄傲和自豪地对老师和小朋友:“我爸爸去晃荡的那个地方去了”。而今,你长大了,却不愿意吐露心声了!
儿子,爸爸知道你现在学习成绩不好,心里很着急,爸爸没有怪你,只是希望你在读书的年龄要刻苦学习,不要给人生留下遗憾!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儿子,爸爸知道你现在处在青春期,有时想的事和做的事很单纯,爸爸只是希望你要学会调整自己焦躁的情绪,特别是要注意和妈妈的态度,你应该知道妈妈有多苦、有多累!一定要做个好儿子。
儿子,现在有些国家战火连天,国破家亡,难民流离失所。这次爸爸援助武汉,你不是也希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日结束吗?你一定要庆幸自己成长在一个国泰民安的伟大祖国!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儿子,爸爸妈妈不可能陪伴你一生!爸爸现在战“疫”一线,为了家国情怀,爸爸要负重前行!你现在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要快速成熟长大,要早日成为妈妈的好助手、好帮手,成为妹妹的好哥哥、好榜样!
儿子,爸爸力争做个好父亲,让你自豪!希望你通过刻苦的学习和不懈的努力,健康阳光地成长,充满正能量,早日掌握“保家卫国”的本领,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披上“铠甲和战袍”,随时准备奔赴祖国需要的地方,成为爸爸妈妈的骄傲!
爱你的爸爸
二零二零年三月一日凌晨
/城市晚报记者 刘施晶 报道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