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3日
首页
第A11版:人物

我到前线不是为了荣誉 是要对得起这一身白衣

我到前线不是为了荣誉 是要对得起这一身白衣声音:亲朋好友说:他是用药精准的温柔中医

    “披荆斩棘何惧险,誓破楼兰奏凯旋!”——席中原

    年过不惑的席中原,考虑了不到10分钟,就决定报名参加支援武汉医疗队!非逞个人豪气,实为社会职责。

    4月6日,记者电话连线了正在长白山休整的席中原。在席中原的讲述中,这段在武汉抗疫的经历,除了救治病人以及防护的压力外,更多的是那里的人给他带来的温暖和感动。比病毒传播更快的是爱和希望,席中原记得班车司机温暖的笑容,记得和他学练八段锦后感觉良好的患者们,也记得那一行行患者写给他的诗,还有要一直珍藏的武汉颁发的荣誉证书、荣誉勋章,以及南航的特殊纪念机票……

    “我是呼吸科中医,

    上前线义不容辞”

    “我是呼吸科中医,

    上前线义不容辞”

    2月12日,吉林省派出首支中医医疗队前往湖北,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呼吸病科的席中原正是其中的一员。当晚11时,中医医疗队飞抵武汉与先来的吉林医疗队会合,一起承担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12疗区的工作。截至3月25日晚,中法新城院区C12疗区病人清零,席中原所在的C12疗区第二医疗组所负责的18位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中医药参与治疗率90%以上,零死亡病例!3月28日,席中原与伙伴们一起凯旋而归!

    “我们来武汉之前,确诊患者每天增加几千例,抵达后的第二天,一天就增加了一万多例。”席中原坦言,医生也是普通人,对于新冠肺炎有着人们共通的情绪,不安、恐惧……作为呼吸科医生,对新冠肺炎的了解比民众更多,意味着恐慌也更深。“那时西医还没什么特效药,中医的疗效在湖北地区也逐渐显现出来了。我们这一批12人都是中医,是吉林省首批中医医疗队,希望能通过中药手段取得更好的效果。”

    席中原是主动请缨来武汉支援的,“不论是年龄、个人身体情况,还是从医经验,我的条件是科里最适合的!”报完名之后,席中原才告诉了家里,“家人虽然担心,但也没阻拦我!”事实上,家人何止是担心。在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写来的家书里,她说从来没有想过爸爸会去武汉,“妈妈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开始哭了,收拾东西的时候哭,和您说话的时候也哭,后来我知道了,妈妈有这么多担忧,是因为她知道您要去的是院区,是专门收治重症患者的地方……爸爸,您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啊。”

    “我们不想在这个国难时期充当什么英雄的角色,只求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这场灾难早日结束!同时,更希望国人以此事件为戒,敬畏生命,给予我们应有的尊重与理解!一切安好!”2月28日,席中原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段话,彼时他已经在武汉一线工作半个月了。

    “救治的危重症患者,

    每天都在好转”

    2月12日晚上11时,席中原随队飞抵武汉。深夜的武汉机场空荡荡的,只有服务人员、消毒人员在井然有序地工作着,但每个人的神情很放松,医疗队一路紧张的情绪在他们的带动下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出了站口,先到的两批队员正在休息,看到他们就帮着运行李,热情地和新战友们分享经验,“现在防护措施都挺完备了,不用太担心,你们来了首先要放松心情,把身体养好,按时吃饭,保证睡眠……”经过医院电脑操作、病历录入、防护服穿戴等一系列防控培训后,2月15日,席中原进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12疗区开展治疗工作了。

    这里收治的都是重症、危重症患者,席中原这批中医的加入,成功地缓解了疗区医护人员紧缺的问题。医生分三组实行排班制,早班8点到下午4点,中班下午4点到半夜12点,晚班半夜12点到次日早8点。因为每天的工作时间都不固定,所以要求组里的每个医生要对每个患者的各种情况都非常了解。

    “我在第二组,整组10位医生负责18名患者。”席中原在武汉的日常,就是进到疗区里,对每间病房进行查房,一一查看患者的情况,比如哪些方面有改善了,哪些方面不理想,需要调整了,然后有针对性地开方用药。在席中原看来,除了一开始对环境和操作不熟悉需要重新了解、适应外,最大的困难就是防护服穿时间长了对戴眼镜的人格外不友好,“镜片和护目镜上全是雾水,对视线造成影响。”戴着好几层手套,把脉时也会受到限制。意外的好处是,在武汉期间,困扰席中原许久的睡眠问题消失了,“也许是精神高度集中,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成就了我在武汉的好睡眠!”这里的战友虽然来自不同的单位,但大家都很和谐,互相帮助,让交到新朋友的席中原很开心!

    更令席中原惊喜的是,因为他们这批中医的加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及时配备了中草药。“这个医院是西医院,先来的那批医生虽然也用中药,但都是中成药。我们来了以后,医院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了中草药,2月25日开始我们就可以一人一方,用中药为每个患者辨证施治了。”席中原说,中西医着眼点不同,中医是治疗病的人,西医是治人的病。“中医治病不追求特效药,而是调动身体自身的功能来抗击病毒。通过吃中药,比单纯打点滴效果好很多,有了中医的加入,疗区里的危重症患者每天都在好转。”

    “信心树起来了,

    病就好治了!”

    “席大夫,你教我的八段锦,做了两天感觉挺舒服,呼吸更畅通了。”“席大夫,我用手指揉天突穴,感觉好多了”……

    席中原负责的疗区患者都是有各种基础病的重症,平均年龄60多岁,平均住院时间50多天。随着病情的日益好转,一定的体能恢复训练对他们的康复裨益良多。席中原发挥中医特长,教日益好转的患者们练起了中医静气功、太极拳和八段锦。他还教患者按摩,帮他们根据情况选好穴位,患者痰多了就教对方揉脖子下面的天突穴,指压时间不要超过10秒钟,用手指揉一揉也行。“治疗效果肯定都是中西综合调整的结果。这些主要起辅助作用,帮他们放松心情,恢复体能。”

    正如17床患者杨先生写来的感谢诗中写的那样,“淡淡天使蓝,绝美舞榻前。厚重如磐石,飘逸过丝绢。博爱隐其中,勇气出云端。虚望无踪影,自信有源泉。”席中原确实有让人放松下来的本事,尤其是运用了心理学知识的“话疗”更是他的杀手锏。“国家政策好,现在痊愈的患者越来越多啦!”席中原会细心地避开触及他们心理的敏感问题,在查房的时候跟他们播报各种好消息,“信心树起来了,病就好治了!查房的时候,即使隔着厚厚的防护服,我们也能感觉到患者的信任和感激,这46天的陪伴与守护,化作患者脸上开心的笑容时,变得更有意义。”

    “我没有想过第一次来武汉会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虽然待的时间不长,但这个奋战了46天的地方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热情、感恩的武汉人给席中原留下了美好的极深的印象。“接送我们每天上下班的司机,对我们非常好,每天坐车从宾馆到医院往返的40分钟车程,司机总是特别热情,他总说走之前一定要告诉他,他一定拉着我们去看看黄鹤楼、长江大桥……看看武汉的风景。”虽然因为特殊时期,席中原他们最终也没看到这些武汉的美景,“等有了闲暇,我会带着家人再来武汉,去看看奋战过的地方,看看我们一起种下的紫薇树,看看黄鹤楼!”

    “物理距离,从没阻隔想念的隔空投递”

    “在武汉的日子里,我没流泪,要流也忍住了,就是坐车要离开单位那刻,看到家人、同事担忧关心的表情,确实差点流泪了。”4月11日,是席中原结束长白山休整回长春的日子,他早早想好了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和家人团聚,看望同事,同事都挺挂念的。”

    物理距离,从没阻隔想念的隔空投递。不管再忙再累,席中原都会抽时间和女儿视频聊天,“姑娘都和爸爸好,她给我写了封信,‘您去武汉的这些时间里,我能照顾好妈妈,陪她聊聊天,做她喜欢的事情。’看得我挺欣慰的,她长大了,是个小大人了。”

    在席中原的手机里有个40多人的微信群,除了他以及同来武汉援助的6个同事,医院的院长、书记、科室主任、其他同事都加入了这个群,“陈书记每天都在群里问我们有什么困难,同事们每周都去家里慰问……来了武汉,医院就成了贴心的娘家人,让我们有了最好的后勤保障。”

    从武汉抗疫一线凯旋的席中原,身上多了一种经历了生死的凝重和从容。经历过这次一线工作,席中原无论是心态、各种处理疑难问题的技术掌握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让他对自己的能力更确信了,治病更有把握了,“新冠疫情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医的力量,也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中医之路,延续中医人的精神!”

    声音:

    我主动请缨到前线,不是为了鲜花掌声、名誉地位,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这身白衣。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一直是职责所在。

    ——席中原

    亲朋好友说:

    他是用药精准的温柔中医

    和席中原相识四年,为他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所折服。他用药之精准常常让我惊叹,能用三剂药绝不开五剂,有时只要十几元就药到病除;他很温柔,尤其是对年纪小的病人,总能变出小零食让孩子立刻喜欢上他……这次去武汉,他没有一丝犹豫,舍小家取大义,毅然走上抗疫最前线。一段时间,我们总能在他的朋友圈看到“一切安好”,这是一位逆行者在向担心他的朋友报平安的特殊方式!

    ——席中原好友、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中学教师郭鑫

    /城市晚报记者 朴松莲 报道 受访者本人供图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