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吉林火车站59岁的上水员徐杰的最后一个春运,到春运结束,3月底他就要退休了。徐杰跟他上水班组的工友们,在极寒天气下为旅客列车上水,手上干净利索,脚下一路小跑,彼此间配合,有条不紊。
“有时管子脱落了,戴手套都不好使了。太冷了,积水成冰了。冬天工作时相当冻手了,手套都冻硬了。”徐杰指着上水用的机器介绍说:这是今年新换的智能机,保温性能好点儿,一按开关就收回去了。把这个门关上,以免管头冻住。
此时,对讲机里传来“G8018次列车正点运行”的联控。刚忙完一批作业的徐师傅,跟着大家一起,迎着刺骨的寒风,快速地奔向6道作业现场。吉林站上水工李广民介绍说:作业时间也就8-9分钟,时间紧时得稍稍地小跑几步。裤子、鞋都湿了,天冷时裤子都冻硬了,干完一辆车回屋衣裤鞋只能“炕上”,要不没换的了。
凌晨3点到早7点是列车上水作业的高峰,此时是上水员最忙碌的时刻。在这个时间段,徐师傅和他的工友手中都会提着一个水壶,按分工车厢到达指定位置检查上水管。遇到极寒天气,注水管和列车注水孔经常冻住,他们在列车到达前,必须将结冰的注水管用热水融化。
列车停稳后,徐师傅每次都得铆足劲儿,操起水井里一根15米长的水管,插管、开闸……麻利地把水管接到车厢的上水口,接着快速跑到临近两节车厢前,迅速接管开闸。在低温作用下,他的手套、鞋和裤子都会被淋湿结冰。他和工友们的身影在股道间的石板路上来回奔走,不停地重复插管、给水、拔管、整理的动作。
/辛野 记者 王静 报道 铁路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