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随着新一轮内设机构改革全部完成,吉林检察机关全省三级院设立了经济犯罪检察部门或专门办案组。2019年全省共批捕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类和金融诈骗类犯罪700件1073人,起诉533件1272人,批捕、起诉同比分别上升58.3%和62.7%。特别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和集资诈骗案件增幅剧烈,全年起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263件707人、集资诈骗罪39件67人,起诉人数同比分别上升331.1%和30%。对比最高检通报的前三季度数据,吉林批捕和起诉上述两类犯罪人数的同比上升率分别高出全国42.6和36.6个百分点。
用法治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吉林省检察机关依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批捕各类破坏经济秩序犯罪2206人,起诉3329人。他们还与省工商联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沟通联系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常态化沟通联络、合法权益保障、联合调研、信息互通共享、联合宣传培训等机制,夯实了服务民营经济的法律基础,拓宽了民营企业法律服务的渠道,提高了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能力。同时,不断畅通企业来检察机关反映诉求的渠道,完善一站式检察服务大厅建设,让符合受理条件、材料齐备的企业“最多跑一次”。
2019年,吉林检察机关全面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年起诉侵犯知识产权领域案件42件112人,起诉人数同比上升24.4%。吉林市高新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总数的78%,为保护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吉林市高新区检察院主动作为。在得知辖区内拥有多项专利的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多名掌握核心技术骨干“跳槽”导致商业秘密泄露,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情况后,高新区检察院主动探索,与高新区法制办共同制定下发了《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指导意见》,规范了企业内部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人员及奖惩措施,有效降低了企业技术外泄风险。
多方联系依法打击
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犯罪
2019年5月,吉林省检察机关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全省检察机关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
通过宣传部门联动,全省三级院经济犯罪检察部检察官走进社区、街道宣传防范非法集资方面的法律知识。省检察院专门制作了5期“高能检察官访谈”,形成视频材料发布在省检察院“两微一端”平台上,直接受众超过10万人。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当天,省检察院第四检察部联合长春市院、朝阳区院共同走进社区,开展宪法宣讲和打击防范金融风险宣传活动。
通过与公安部门深度配合,推动防范金融风险综合治理。2019年7月,省检察院与省公安厅协作召开非法集资案件在逃境外人员审查批准逮捕工作协调会。
积极与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开展防范金融风险调研座谈,探索完善检察机关与金融监管部门衔接配合工作机制。长春市检察院针对辖区内非法集资类案件高发、案件数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的突出情况开展调研,撰写了《长春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犯罪分析及对策》调研报告。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检察院针对辖区内金融类企业集中的情况,撰写了《金融犯罪案件调研报告》,并会同净月高新区金融办、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对净月高新区700余家小额担保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进行风险摸底排查。通化市东昌区检察院针对辖区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短期高发的趋势,向市场监督部门和公安机关发送检察建议书,推动加强对公司经营、广告宣传领域的监管排查。
“四个最严”专项行动
守护老百姓的食品药品安全
2019年9月,吉林检察机关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题)专项行动,加大力度查办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共起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案件156起456人。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我省食药品犯罪案件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判决15人;未出现捕后不起诉和无罪判决情况。
按照省检察院部署,全省各地检察机关迅速将“四个最严”活动落实到实处。松原市院充分运用检察机关微信公众号、12309检察服务平台,开展法治宣传,拓展线索来源。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针对出售病死牛肉线索,依法立案监督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犯罪嫌疑人3人。针对假药案件高发态势,延吉市院向延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检察建议,并于9月开展了专项治理工作。
此外,春节即将到来,为保障老百姓食品药品安全,全省多地检察机关协同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等部门走进生产加工厂、市场、专营店等地,现场对食品、药品安全进行大检查,为人民群众欢度节日保驾护航。/王浩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