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2日
首页
第A01版:封面新闻

信心是实现幸福吉林的保证和基石

    本报评论员

    2020年,极具节点意义,这一年,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这一年,全面小康社会即将建成;这一年,也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这一年,发展和建设的任务清晰而明确。那么,这一年里,能不能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就取决于我们以什么样的路径、风貌和状态,投入到工作中来。

    毫无疑问,在今年我省的两会时间里,我们将就上述问题,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共识的形成,有赖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以对2700万父老乡亲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家乡发展建设建言献策;有赖于以与人民群众的骨肉深情,体恤民生冷暖,把真实的感受体现于提案和议案中;有赖于实事求是的平实与理性,不做凌空虚蹈。

    共识的形成,尤其是高质量的共识,不回避问题与矛盾,发展的过程本就是披荆斩棘的过程,难免会有磕磕绊绊,爬坡过坎也是常态,只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并成为我们前进过程中的经验性财富。

    高质量的共识,也不会盲目乐观或悲观,复杂态势下,盲目乐观会产生骄傲和轻视心理,盲目悲观会放大困难的程度,形成发展的障碍。实际上,经过70余年奋斗的洗礼,吉林省的发展已经积蓄了庞大的基础和势能,在这样的条件下,追求和实现2700万吉林人民幸福的信心和决心,就是我们决胜2020,实现脱贫奔小康的保证和基石。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虽然还在隆冬季节,但两会的召开,犹如破晓的鸡鸣声,开始呼唤人们,敲响前进的战鼓、催动奋进的蹄声,未来的日子里,需要我们“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