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遇到了它的伯乐
菊花是花卉王国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1600年的栽培历史中,菊花被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经过高超的栽培技术培育,形成了全世界3万多个品种,其变异之丰富被称为园艺育种史上的奇迹,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那么到底是谁赐予菊花这么优秀而宝贵的基因呢?经过科学家们多年的考证,菊花主要起源于毛华菊、野菊、甘菊等菊科菊属的野生植物。这些植物都来自于山野间,有着纤小的花朵。他们可能是菊花原始的父亲或母亲,也可能只是菊花的远方亲戚;它们通过风或者昆虫形成复杂而广泛的自然杂交,赋予了菊花变幻莫测的个性。
而当人类介入了这一过程之后,菊花的品种得到了几何倍数爆发式的增长。人们今天所看到的菊花,其基因都经过了一代代人的选择和重组。可以说是中国野生菊花和世代育种者共同成就了菊花的辉煌。
只知道“赏”菊?
菊花最开始是用来吃的
菊花从野生状态是如何发展成现在的样子?这就涉及到菊花的进化了。跟其它植物一样,菊花进化的过程漫长又曲折。它先由野生成为一种食材,又被人们引入庭院进行观赏,然后才进入了栽培、育种和发展的阶段。在菊花的发展历史中,有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
约2500年前——《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野生;
约2300年前——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食用;
约1600年前——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观赏;
约900年前——宋代刘蒙《菊谱》、《史老菊谱》、《范村菊谱》等——品种;
约480年前——明代周履靖《菊谱》、黄省曾《艺菊书》、陈继儒《种菊法》等——栽培技术;
约340年前——清代陈廷灿《艺菊志》、叶天培《菊谱》、萧清泰《艺菊新编》等——艺菊;
从我国古人的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古代菊花品种演进的线索。
斗菊到底斗的是啥?
菊花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民俗活动,“斗菊”便是其中之一。据说,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大会,会上不仅“万菊竞艳,菊龙欲飞”,而且还有民歌演唱、诗歌吟咏等节目。《大中华京师地理志》曾载:“菊花,士大夫好者极多,家自有种,名目多至三百余。秋日评菊,陶然亭尤佳。”这种将自家菊花送到菊花展地,一起赏菊饮酒、吟诗作画,一起评说谁家的菊花名贵、谁家的花长得好,老北京时戏称其为“菊花赛会”或“斗菊会”,一度热闹非凡,传为佳话。
该习俗一直保留到现在,北京、开封、武汉等地都曾举办“斗菊”大赛,专业菊花技师、民间养菊高手、菊花爱好者均可参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