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3日
首页
第A16版:文化

竹屿 竹园 竹性

——关于陈劳治和他的《静竹·感悟我的人生》

    一本自我抒怀的回忆录,却让很多读过的人感慨万千;

    一本没有正式出版的自传,却引起出版社的极大出版兴趣;

    一本留与家人的内心读白,却引起了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及众多校友的关注……

    发微信交流者有之,大篇幅写读后感者有之,曾经一起工作的同事、众多老中青校友索书欲一睹为快者有之,何也?原因在于这本书写出了亲情的珍贵,写出友情的诚挚,更写出了人生的真谛。

    这本书叫《静竹·感悟我的人生》,作者叫陈劳治。

    初见陈老,是在这个深秋后的一个下午。

    轻敲屋门,一位笑容可掬的老人迎了出来。给记者的第一印象,陈老的表面年龄也就70上下,精神矍铄,满面红光。

    陈老1952年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学习,离休前是长春师范大学教授,今年已经87岁高龄。可能是校友的缘故,一见到记者陈老便打开了话匣子,幽默风趣的讲述,让人格外亲切。

    我们的谈话自然就转到了他刚写的这本书——《静竹·感悟我的人生》。

    谈起书名,陈老说,一生中和“竹”结下了不解之缘!主要缘于三个词:竹屿、竹园、竹性。他进一步解释说:“竹屿是我出生的村庄,是祖居所在。”竹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一个山清水秀榕树茂盛、竹林遍地的村庄。世代祖传的陈氏大家族就是在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竹园,在福州市仑山区,当年陈老的父母买下了一幢三层的联排别墅,他从小就在家中的竹园长大;竹性,因从小在竹林环境里长大,陈老特别喜欢竹子宁折不弯的品格,中通外直的度量,节节攀升的气势,随遇而安性格和清净洁高的品质。

    陈老说:“我要静心潜心像竹一样的生活、工作、做人,宁静而致远,故把书定名为《静竹》以自勉,回忆往事,感悟人生。

    陈老15岁参军,参加革命工作60多年,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从教60年,一生教书,桃李满园。他对记者说,自己就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是随着共和国成长的知识分子,正值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写写自己在祖国阳光下的成长经历,想把自己的感悟深层梳理一下,不为别的,只希望达到三个目的:

    ——盘点自己的经历。回想几十年来、工作上的是非功过、生活上的酸甜苦辣、人际上的来来往往,希望认识自己、回味人生真谛。这是一件乐事。

    ——给子孙留一个警示。希望他们从自己一生经历的感悟中,吸优避缺,超越老者。这是一件好事。

    ——送亲朋好友一个敬意。漫长而坎坷的生活中,幸运地遇上不少贵人、恩人和好人,得过他们无私的呵护和关照,感激涕零。借书表示由衷的谢意和无限敬意。这是一件幸事。

    生命如歌,人生如画,陈老在书中展现了自己八十多年的心路历程,让人深受教益,感触良多。不久,该书将正式出版,相信会有更多人拜读,并从中受益。

    最后,谨以书中陈老的一首自嘲小诗,献给广大读者,以此品味老人的人生风骨和高尚品格,大家共勉——

    本是平凡人,

    生来有何求。

    尽到人本分,

    清白留人间。

    /记者 李亚东报道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