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9时,由吉林省教育学院、长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指导,长春市朝阳区教育局、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联合承办的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第七届“砺志杯”教育教学精品课程展示活动开幕。来自省、市有关单位领导、教育界专家,省内各学校的教师和家长代表参加了活动。
“砺志杯”创新课程展示亮点多 打破传统让学生成为主体
本次活动以“深化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培养时代新人为主题,邀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做主题报告,特色德育课程,项目式学习、统整课、STEM课等创新课程分类展示,来自吉林省内教学精英、长春市十佳教师、省二实验学校教师、长春市及朝阳区大学区教师等,分享创新理念,传播教育智慧,共同探索新时代育人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全面推动吉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后,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张志勇做了题为《深化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培养时代新人》的主旨报告。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邃的教育理念和生动形象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分享,让每一位聆听报告的教育工作者领略了教育大家的风范,体会到了教育的魅力,引发了对教育的思考。
22日13时,在省二实验学校报告厅和省二实验高新学校报告厅,同时进行了小学和中学的创新课程展示。其中,《鸡蛋的秘密》、《可爱小零食,成长有奥秘》、《垃圾分类我先行》、《小蘑菇,大发现》4节项目式学习课程展示,跨越学科和年级界限,打破学校教育的壁垒,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统整课《长征》基于教材和社会时事热点,采取主题授课模式,通过不同学科角度进行探究和学习,整理碎片化的知识,最终形成立体化的认知。STEM实践课《蚯蚓的智能家园》以初中生物学科中蚯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为基础,运用电脑编设计和制作,结合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课程教学创新,推动了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次教学课程展示突出育人本位,学生主体地位,巧设课程环节与问题,触动学生心灵,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深度思考,向有难度、有挑战的“深度”学习转变,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变。
同课异构 创新内容展示让学生“五育”全面发展
10月23日至25日,省二实验学校第七届“砺志杯”教学精品课程展示专场采用多会场并用、中小学同时进行课程展示。由来自长春、吉林、松原、朝阳区、省二实验等省教学名师、省教学精英、市十佳教师、区骨干教师共48位中小学优秀青年教师,将现场授课示范,其中,中学33场,来自省内13所中学的33位优秀教师分别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法、历史、地理、体育10个学科的课程展示;小学15场,来自省内9所小学的15位优秀教师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5个学科的课程展示。
省二实验学校南湖小学部五年组教员宋彦带来的是关于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的课程,“它是一种项目式学习课,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近三年来已经在学校尝试着开展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和课型,希望能起到引领作用,它主要区别于大众比较熟知的课堂上的普通教学方法。学生带来问题,大家集中处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靠学生进行数据搜集,实地探查,通过合作交流,得出一个研究结论,在学习过程中,是始终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过程。”宋彦谈到,通过这种尝试,她觉得这种模式很可能成为未来教育的一种发展方向。
改进育人方式 示范引领全面培养时代新人
“我们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体,这种方法是学生为主体,扭转课堂上的传统教学和育人形式。”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陈杰校长表示,这也是本次教学精品课程展示的亮点之一,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学校以朝阳区教育大学区为依托,联合省教育学院、长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共同探索促进教育高品质发展的改革之路。省二实验学校将与兄弟学校一道,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与时俱进、努力创新,继续探索更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方式,培养时代新人。
/记者 李娜 高羽 报道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