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参加工作,刘立军部队转业后分配到朝阳区城建局环卫科,一直从事基层环境卫生检查、指导工作,2014年初调任到朝阳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负责环境卫生日常的指导、检查工作。30余年,他一直“扎根”在环卫战线上,为朝阳区环卫事业的发展默默奉献着……
/热爱事业/ 每天坚持巡察全区街路清扫作业3-5遍
为保证全区环境质量卫生清洁。刘立军每天巡察全区街路清扫保洁作业3-5遍,及时解决清扫保洁业务上的问题,处理各类环境卫生问题每天至少10件以上,指导职工作业每天上百次。
因为清扫保洁工作的特殊性,他没有双休日,也没有节假日,由于长期劳累造成身体钾低、身体乏力、双腿浮肿,但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平均每天在街路检查工作的时间长达16个小时。
/服务基层/ 经常与职工在马路边上讨论工作、吃盒饭
保洁队伍庞大,文化、年龄结构参差不齐。
为了做好队伍建设,形成合力,刘立军扎根在基层、与职工同步上岗,为职工做好表率。保洁处早扫班组凌晨4点上岗,他就把自己检查街路时间也定在这个时候。
创城检查期间,他经常与职工在马路边上边讨论着工作边吃着盒饭,在基层保洁员眼里他是最没有架子的领导。在卫生环境出现问题时,他从不回避矛盾,总是第一时间到现场与商家和居民沟通,有时面对百姓的不理解与谩骂,他也心平气和地解释并扎扎实实地做好服务。
每逢节假日他都是早晨三点多就得起床,对全区清扫保洁工作进行巡视,并调整保洁人员,确保各重要地段和交通节点干净洁净。
/无私奉献/ 妻子、儿子身患重病仍旧工作完成后赶到医院
他的爱人患有尿毒症,几天就要透析一次,生活压力很大,且由于工作原因,他不能时时陪在生病的妻子身边,作为丈夫他心存愧疚。在2014年国家卫生城市复检过程中,正值他爱人做手术,他在结束了18个小时检查工作后,才在凌晨赶到医院陪伴妻子。2015年他儿子突然出现肾衰竭症状,当时正值下雪,他在检查、指导完清雪工作后,才到医院陪护,他儿子诊断为尿毒症后,他仍然坚持白天在街路上指导、检查工作,晚上到医院陪护。在儿子双肾坏死时,他将自己的一个肾换给了儿子,手术七天后他就返回了工作岗位。
/开拓创新/ 为全区清扫保洁工作的发展与改革注入动力
新时代城市的发展对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身为保洁处业务工作的管理人员,刘立军始终从实际出发,务实创新,为朝阳区清扫保洁工作的发展与改革注入动力。
提倡机械化清扫保洁作业,减少保洁员在快车道作业人数,增强保洁员的作业安全。从机械化清扫率39%开始,到逐年增加,2018年朝阳区机械化清扫率已经达到90%。
改变传统作业模式,由机械代替人工,实行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作业模式。采取多车种编组联合作业方式,对街路进行清扫、清洗、冲刷、保洁的一条龙作业,经过反复实践,形成一整套全新的作业模式,朝阳区的机械化作业模式在全市得以推广。
不断完善工作流程,推进城区环境水平提升。目前实行的模块化管理,已经将责任区域划分为四人一组的模块区域,朝阳区共分298个模块,每个模块的4人共同承担街路清扫保洁、庭院清扫保洁、巷道清扫保洁、楼道清扫、垃圾收集、广告清理工作,规定了作业时间和作业标准,大大提升了保洁员的工作效率和主动工作意识。 /记者 高羽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