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高士勇,他正在与同事研究脱贫攻坚相关工作。
做事稳重高效、工作认真负责,勇于担当、雷厉风行,这是同事们对高士勇的一致评价。2016年7月,高士勇担任白城市洮北区东风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让全乡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乡镇干部对党性的坚守和无悔人生的不懈追求。
一份敬畏
善做乡村振兴领头雁
高士勇对待每一项工作,都提前深入了解情况、听取大家意见、谋划工作思路,不打无准备之仗。高士勇经过深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牵头制定了东风乡发展规划,“工业做好园区和基地、农业做好观光和菜园、商贸做好前店和后院”成为了东风乡发展的思路。如今,投资5亿元的中农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近10亿元的庭峰燃料乙醇等重大项目先后在东风乡落地;所辖各村农民新建蔬菜种植大棚连年增加,真正成为了保障市区蔬菜供应的“菜园子”;五金钢材一条街、二手车市场等一批三产项目成功落地,每年为本乡增加就业岗位300多个,全乡各村集体经济年均总收入近1000万元。与此同时,他着眼促进发展新型城镇化、推进脱贫攻坚和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深入谋划东风能源小镇建设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火热招商洽谈当中。
一份责任
敢当脱贫路上撑旗人
为确保“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全面落实,高士勇遍访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解民忧、破难题、送温暖,做好精准识别,算好增收账。专门为贫困户定向增设护林员、保洁员和治安员等公益岗,增加就业收入;采取“岗位+贫困户”“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庭院经济+贫困户”四加一模式,大力发展黏玉米、大蒜和羊角葱等种植项目,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500元。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高士勇协调资金累计投入400余万元,全面实施修路打井、建设村级活动场所、村屯美化等公共服务项目。几年来,共修水泥路42公里、砂石路90公里、造林绿化117公顷、危房改造1300户、建铁篱围墙2.2万延长米。
同时,东风乡还深入开展志智双扶“文明村屯、干净人家”评选活动,通过典型带动、文化涵养、树立新风,引导困难群众自强脱贫。经过近3年的努力,全乡322户、568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8%降至0.7%。
一份执着
勇做攻坚克难开路人
东风乡位于城乡接合部,地理位置特殊,珲乌高速、嫩丹高速、302国道、洮北经开区、白城新城区、白阿铁路城区扩建等众多建设项目均落在东风乡境内,征拆任务繁重,矛盾比较集中。依法依规、耐心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成为他的家常便饭。高铁、高速、国道征地补偿与房地产开发补偿有巨大差异,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他讲政策、摆道理,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利益。
攻坚克难的第一线,高士勇总是指挥在前、冲锋在前。2017年9月环保督察期间,东风乡一家养鸡场不符合环保督察要求,按要求必须搬迁。为了做好搬迁工作,高士勇磨破嘴、跑断腿,讲政策、谋新址,得到当事人的理解,并积极配合做好了搬迁工作。
一份坚守
誓做作风建设钉钉人
面对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待,高士勇时刻警醒自己,常怀为民之情、常励奋进之志。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把忠诚担当、干净干事作为立身之本,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推动事业发展上、放在工作落实上。环保督察工作中,他积极组织人员认真排查,处理案件37件,搬迁养殖户9户,整改案件,件件见底;积极完成“大棚房”整治工作;在防治“非洲猪瘟”工作中,全乡无一例“非洲猪瘟”疫情发生。
高士勇的工资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妻子没有工作。在这样拮据的情况下,他经常瞒着家人自掏腰包为贫困户买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高士勇包保的贫困户桑春珍感激地说:“高乡长经常来我家,年节东西一样不少,时常还留钱补贴我家用。”为了表示感谢,桑春珍将家里的笨鸡蛋拿给高士勇,但他一个也没有收。
/吉林日报记者 尹雪 通讯员 李政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