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出生的许建国,满头白发。这位“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年纪虽不大,却早已是成果等身。扎根吉林15年来,他以坚持不懈的敬业奉献精神,坚守着科技报国的初心。
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先进科技工作者,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吉林油田公司油气工程研究院院长……这些都是许建国身上的符号。这些符号,既是他个人在吉林成长奉献的历程,也是吉林油田公司建设科技油田的发展见证。
“不要写我多苦,我在吉林油田很幸福。这里给了我学习、成长的最好平台,我必然要把毕生的成果和精力都献给它。”虽然科研、行政双重的压力,让许建国早生华发,但他却很享受这种“累并快乐着”的工作状态。
200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工学硕士许建国,作为优秀人才来到吉林。从此,这位山东青年就开始了扎根吉林、奉献吉林的人生历程。
“我学的不是压裂专业,但因为工作后被分配到了这个岗位,从此这一生就和它‘杠’上了。”谈到刚参加工作时在前辈带领下从事“水平井机械分段压裂配套技术”的研发,许建国摸了摸满头白发说,头发就是那个时候白的。“我们经过了被别人否定、自我否定、实践、改进、成功、推广的漫长历程。”当时,许建国整天泡在单位和施工现场,妻子生孩子他都没能回去照顾。
“吉林油田的‘三低’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向科技要效益。在我们这里,技术研发和应用相比其他油田更为迫切,怎么能不争分夺秒呢?”许建国说。经过实践,他和团队创新研制了裸眼水平井可开关滑套压裂配套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当时,这一工艺研发成功及工业化应用,带动了国外引进工具价格的整体下调,为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许建国同志负责的‘水平井机械分段压裂配套技术’及‘致密油藏压裂技术’,解决了国内水平井分段压裂从无到有、从初级到先进的技术提升,同时培养了大批科研开发及技术应用人才,为吉林油田产能建设和工程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的单位推荐意见栏里,吉林油田对这一技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创新研制3D射孔技术,相比常规射孔,油井产液量提高了1.4倍,产油量提高了1.7倍”;“创新研制液压抽油机举升技术,与目前运行的抽油机相比,设备重量轻、投入低,双井系统的成本降低30%以上”……这样的创新成果,在许建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里还有很多。据同事介绍,他在油气藏改造、非常规采油工艺和修井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可为吉林油田乃至中石油创造和节约数十亿元,而且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完善,所创造的效益将会更大。
“他对吉林油田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科技成就上,他所倡导和实践的‘四纵九横’为统领的科研工作平台,实现了全部科研人员成才成长、人尽其才。”一方面进行科研生产,一方面抓好队伍建设,许建国瘦弱的身体里潜藏的巨大能量让同事们敬佩不已。
“是一种执念吧。山东人特有的倔强和搞技术人的执着,让我并不觉得工作有多么苦和累。”许建国这样诠释自己对工作的热爱。
/吉林日报记者 张红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