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9日
首页
第A11版:聚焦

中国顶级科研机构用网络直播“玩”科普

    2019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展开。近些年,全国科普活动的内容形式愈发丰富多样,一些科研工作者有了一个新身份——科普网络主播。

    今年,一个简称为“中二所”的直播账号走红网络。

    屏幕前,李治林正做着每周科普实验:几片撕碎的新鲜树叶被泡入半杯酒精中摇晃几下,用验钞笔一照,一束红色荧光直穿过刚得到的这杯淡绿色液体。李治林解释,有谣言称荧光有害,因此“中二所”特意做了这条辟谣视频。“叶绿素就是一个最典型的荧光材料,那天天吃菜会担心中毒吗?”

    “厨房的冰糖为什么会发出幽幽‘鬼火’?”“怎样破解‘无字天书’?”——这些有点儿“皮”的日常科普,均出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直播账号“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

    中科院物理所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单位之一。新中国成立前后,物理所曾走出多名对中国科学成就产生重大影响的著名科学家。如今,活泼的风格加上时不时的段子,让这个“老牌”官方机构在以学生和二次元爱好者为主的直播平台上,收获近50万粉丝。

    “参与直播的成员大多是所里的90后研究生,语言风格可以自然地向网友靠拢。”在物理所读博期间就参与科普工作的李治林觉得,“中二所”的走红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科学了。

    “社会关注也许是对这种科普形式的认可。一个研究所玩直播可能挺稀奇的,而且网友会觉得跟课本内容不太一样,挺有意思。”中科院物理所综合处副处长、科普工作负责人成蒙介绍,物理所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向大众定期推送线上科普内容,2019年在此基础上增设网络直播,科普团队也渐渐从最初的四五个人发展到20多人。直播内容既涵盖他们平常工作要做的实验,也包括回答网友的日常提问。

    这群在每日工作之余自愿承担科普工作的年轻人相信科学的力量,也传承着科学的精神。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直播科普团队成员正在直播做实验。中科院物理所供图

    镜头里的李治林看起来总是充满朝气。组里的一位师弟说,这位大师兄擅长生动地诠释“高大上”的知识,比如他曾在直播中用初高中知识向网友解释“中国天眼”的原理。

    然而刚开始科普工作时,李治林说自己没什么感觉,甚至“不太情愿”。直到一次线下科普活动时,他看到自己做的一个“很无聊”的小实验让一些小朋友看得很开心,这让从小喜欢物理的他一下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

    “我曾经读到过一本科普读物,那本书后来好像绝版了。”虽然早已记不起书名,但李治林仍能回忆起书中的科学故事带给他的喜悦,“我也算是科普的受益者,现在自己有能力了,就想把科学的乐趣传递给下一代”。

    现在,李治林觉得给别人科普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因为有曾经不喜欢物理的文科生每周坐等直播更新,也有新生们因为物理所“名声在外”选择考进来,甚至还有“课代表”把每次直播知识点总结成提纲。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直播科普团队成员正在直播做实验。中科院物理所供图

    成蒙希望更多人能看到“中二所”的直播科普。但在他看来,让学生们对物理感兴趣,为学科培养接班人是研究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其意义远甚于点击量。因此,尽管“中二所”直播间上方的弹幕总会蹦出些“奇葩”问题,直播成员依然会从中挑出一些认真解答。

    “人总有好奇心,但如果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回应,可能会很快失去再次发问的热情。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激励人们保持好奇。”成蒙说。

    “网络的存在缩小了很多资源上的差距,比如偏远地区只要有网也可以看直播。”李治林坦言,科普无法替代课堂知识,但可以影响一些人。这个一提到物理就难掩欣喜的年轻人说:“假如我在读书的时候能接触到这种科普方式,肯定会对学习更感兴趣。”

    /新华社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