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来,他访遍所有贫困户,用自己的脚步,帮助贫困户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赢得了百姓的敬重与信任。他就是长春工程学院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舒英利,2016年被选派到白城市洮北区东胜乡新合村担任第一书记。
驻村后,舒英利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甩掉贫困村帽子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严格履行村务程序公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他以党建工作的实效促进各项脱贫工作的开展。
如何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是舒英利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17年,在他的努力下,白城市洮北区新合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每年分红能为贫困户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当年就带动贫困户38户72人脱贫。合作社还为贫困户自有土地提供免费耕种收服务,并为其他村民提供有偿服务。
截至去年末,合作社产生收益近30万元,为贫困户分红5.58万元。今年春季,合作社机械旋耕土地约500公顷,毛收入近20万元。
与此同时,舒英利带领驻村工作队加大庭院经济扶持宣传力度,鼓励贫困户及新合村所有农户在自己家小院大力种植杂粮、杂豆、无公害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他还争取到洮北区委、东胜乡党委以及长春工程学院党委的支持,采取“包保单位+企业+贫困户”的帮扶模式,通过包保单位、企业和贫困户产销结合、原产地生态供应链优势相结合,加大对新合村农副产品的培育和扶持,形成特色品牌“生甡谷物”。
企业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优质种子、有机肥料等,实施订单农业。秋后包收,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让农户不愁销路、安心种田、种出好田,获得了较高的种植收益。
为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农副产品品牌影响力,舒英利亲自为贫困村主体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代言,多措并举促进增收。据他介绍,“生甡谷物”农产品一部分销往长春工程学院学生食堂和教职工食堂作为生活用粮,一部分利用学校校友平台宣传推介,并借助学生建立的“红色筑梦之旅”电商平台销售。
通过以上销售渠道卖出的农副产品,企业还将拿出销售额的10%作为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新合村贫困户年底分红以及贫困家庭发生意外事件等救助。
“在半年时间里,我们共销售精品大米、白面、杂粮和豆油近60万斤,合计销售额近150万元,获得扶贫资金近15万元,为贫困村兜底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舒英利表示,如今新合村已经脱贫35户68人,预计今年末将实现全部脱贫目标。
/吉林日报记者 李抑嫱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