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国家会作出不同选择
“为了推动5G的发展,首先要选择新的频谱或频段,来支持5G的发展。而以前4G的频谱,不能实现5G所要实现的大带宽的目标。”中国科协信息通信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专家张新生说,一般将6GHz作为中心点,把5G的频段选择分为两种。第一种是6GHz以下的频段,其被统称为Sub6GHz,包括700MHz、2.6GHz、3.5GHz、4.9GHz;第二种是6GHz以上的频段,其被称为毫米波。“现阶段我国选择了Sub6GHz频段发展5G,美国主要选择毫米波频段,韩国、日本、欧洲等国家或地区则两种频段都在发展。” 张新生说。
资源和需求是两大考虑因素
“具体选择哪种频段发展5G,首先不是技术原因,而是基于频率资源情况的考量。频率是各个国家宝贵而稀缺的资源,也是发展无线通信最核心的资源,而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频率资源使用情况也不同。”张新生介绍,比如有些国家的相关频率资源之前已经被占用,就需要腾退出来发展5G。因此,不同国家发展5G的策略也有所不同。第二个影响因素则是国家需求,即发展5G首先要解决什么样的社会需求:是先解决覆盖问题,还是先解决容量问题?总体来说,频率越高,越容易实现高带宽,但同时越容易受到干扰,信号传播距离就越短。Sub6GHz的传播距离与毫米波相比更远,更容易解决广泛区域的覆盖问题。我国现阶段在Sub6GHZ频段发展5G技术,其优点是可以先解决覆盖问题,尽快把5G技术投入实际应用,并让大多数公众用上5G。毫米波可实现的带宽更高,更容易解决客户容量问题,可以同时容纳更多人上网。但这种技术的覆盖面积比较小,更适合在车站、机场、体育场馆等人口密集的场景应用。
我国的选择是比较明智的
“每个国家的频段选择方式和策略有所不同。目前来看,我国首先选择在6GHz以下频段开展5G网络建设,是比较明智的。”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发展战略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说,毫米波频段频率非常高,它很难完成全域覆盖。
张新生也认为,我国率先选择Sub6GHz发展5G,这样的选择既符合我国的国情,又适合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同时也有利于5G技术的推广。在毫米波频段部署5G技术,同样大的覆盖面积上,需要建设的基站数量可能是Sub6GHz频段的1.5到2倍。在张新生看来,目前仅凭借毫米波频段全面推进5G技术的难度较大。其难点并非完全在于技术,而与成本有很大关系。
那么,我国就只在Sub6GHz频段发展5G吗?“我国将来也会在毫米波频段发展5G。”张新生表示,我国目前在Sub6GHz频段的5G技术方面已经有一些技术储备,但将来发展毫米波频段甚至更高频段时,还需要更多摸索和积累,特别是与毫米波相关的射频器件方面。在应用毫米波频段时,射频器件的研发难度更大,因为频率越高对器件的要求越高。在相关器件研发方面,我国仍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