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了解决农村教育短板,吉林省长春市打造温馨村小,推出多项政策留住师资,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清晨,记者来到长春市农安县黄鱼圈乡连三坑村小学。操场大而干净,旁边的小园子里种着蔬菜瓜果,教室门外搭着的铁架子上爬满葫芦藤,教室里不时传出读书声。校长高佳望介绍,这所学校共有67个学生,10名教师中9名毕业于师范类院校。“这些老师既有文化又年轻,特别受孩子们喜欢。”高佳望说。
2014年之前,连三坑村小学还被“围”在一片稻田里,教室和操场破旧,大门摇摇欲坠,家长把孩子送到远在15公里以外的中心校上学。孩子每天要早起晚归,一年下来,交通费和餐费要为每家增加约3000元花销。
为了解决这一类问题,2014年起,长春市提出创建温馨村小,推行为村小“输血补钙”的十条倾斜政策。比如,由乡镇统一配备师资,为路远教师提供免费接送、免费午餐等待遇,还强调温馨课程、温馨菜园等八个温馨要素,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与乡镇中心校对等的教育资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