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农业异军突起
范家屯镇农村有1.28万公顷地,是长春都市农业圈及菜篮子工程的组成部分,从供给侧的角度,为跟上长春市民消费升级的步伐,范家屯镇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高产品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在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大力推进都市农业建设。
水果、蔬菜、花卉种植面积达3500公项,占27%,其中棚膜共计3000多公项,主要种植蔬菜、水果,花卉。种植鲜食玉米300公顷,已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00公顷,已有21个农产品通过国家安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个品牌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适应长春市民消费升级的需求,范家屯镇不仅注意满足他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同时还注意满足他们对农业观光性服务的需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已建成投入运营一批水果采摘、花卉观赏等休闲旅游基地,通过加速三产和一产的融合,形成了农业的新功能、新业态。范家屯镇现在的农业不仅能生产肉、蛋、奶,果、菜、粮,而且能生产休闲旅游产品,都市农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业的档次而且带动了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7年农村人均收入已达1.53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000元。
为推进都市农业发展,范家屯镇除了培育自己的内生动能之外还十分注意吸引城市要素下乡增加发展的新动能。近两年,通过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先后上了几个有示范引导性的项目。
一个是由吉林省恒通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的恒通生态农业园区项目。总投资9500万元,占地28公顷,一期已经建成运营,主要种植草莓、黑枸杞、葡萄、苹果、桃、叶菜及园艺用树苗,满足人们自助采摘、野外尝鲜、休闲娱乐、体验农风等方面的需求。今年建设二期工程。
另一个是由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云鼎绿色产业园投资建设的云鼎绿色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元,占地13公顷,建大棚66栋,温室10栋。种植绿色有机蔬菜供应欧亚商超和长春市其他农贸蔬菜水果市场或超市。
第三个是公主岭恒昌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承接了农民流转的土地538公项,进行了规模化经营。
范家屯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六个用”:一是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业,二是用新型经管营主体经营农业,三是用现代服务业拓展农业,四是用棚膜经济“覆盖”农业,五是要科学技术支撑农业,六是用先进机械装备武装农业。
都市农业发展方向是,着眼于完善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功能,逐步建设成为面向长春的“三个园”,既适应市民对绿色、优质、鲜活农产品需求的“高效产业园”;适应市民对体闲、旅游、科普等精神生活需求的“休闲游乐园”;应市民对生态建设、人居环境改善方面需求的“城市后花园”。
棚膜经济硕果累累
近年来,范家屯镇还在发展棚膜蔬菜产业上充分发挥资源和区域优势,把蔬菜生产作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本着有利于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和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依靠政策引导,主动作为,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建设各具特色的棚膜蔬菜产业园区,引导农民走向富裕道路。
充分发挥政府优势,示范引领。该镇多次组织农民外出前往辽宁省海城市、葫芦岛市,山东省寿光市及吉林市金丰等地,参观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先进设施和成果展示。发动农民自筹资金,联合入股投资,鼓励生产基础好、有经济实力的农民合作社联合投资建棚。现建成规模化园区两个:王学坊园区,生产面积为21.6公顷,其中大棚16.5公顷、共110栋,温室5.1公顷、共85栋,以种植蔬菜、葡萄和花卉为主,蔬菜产值达500万元,葡萄、花卉产值300万元;四马架园区,现生产面积7公顷,其中大棚面积3.6公顷、共24栋,温室面积3.4公顷、共21栋。以种植蔬菜为主,产值达380万元。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招引外商。针对棚膜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资金需求多、缺口大的问题,该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拓宽渠道,努力探索多元化的投资方式。通过招商引资宣传,提供优惠政策,将科技型龙头企业引入镇内。郜家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由省恒通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建,2015年被省农委列入省级棚膜蔬菜产业园。总投资1500万元,园区占地31.5公顷,建设温室74栋,主要以蔬菜、果树和苗木为主,全年总产值达800万元。在2017年,由省恒通万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棚膜园区。建设地点是范家屯镇金城村,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15公顷,生产面积7公顷,建设36栋棚室。其中,1栋智能连栋温室,面积0.95公顷,19栋自动化温室,16栋日光温室,1栋500吨冷藏库。2017年10月已投入生产。
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科技兴农。在省农委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的技术支持下,范家屯镇建立了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并在各村成立了村级信息服务站,逐级实现技术服务网络化。组织涉农部门和农业技术人员,利用农业科技“120”服务热线,在棚室建设、品种选择、农产品价格、病虫害防治以及供求信息等方面,搞好服务,坚持技术服务信息化、长期化、经常化和效益化。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各村、各组、各园区开展针对性包保工作,及时解决蔬菜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好技术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园区进行技术支撑。镇农业站与吉林农业大学通过科教兴农课题,聘请专家与农民面对面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田间课堂的培训形式,农业新技术进一步落到实处。加快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在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基地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认真做好蔬菜生产的产地认证、产品认证和质量监管工作。现已有21个农产品通过国家安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其中健玉、王程、顺民和天星林果4个品牌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
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强农惠农。该镇加大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力度,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强农惠农政策。发挥省级棚膜经济补助资金的扶持引导作用。去年以来,重点对新建和扩建棚膜蔬菜园区和散户单栋、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项目进行补助。政府抓好统筹协调工作。需要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在园区建设用地上,以农民自愿为前提,通过采取串地、租赁、土地使用权入股等方式,对土地统一规划开发,实行集中连片发展。政府安排专职人员协同企业从建设初期的选址、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到办理设施用地手续,政府各职能部门做了大量细致工作。政府鼓励支持土地向农业企业、生产大户、种植能手和专业组织流转,为棚膜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