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07日
首页
第A14版:文体世界

后期特效师揭影视圈乱象

演员不自律,黑眼圈用特技P干净

    小女孩面对的大山和右图左侧飞机都是特效制作完成

    服装组搞错了服装,需要后期人员来修补

    影视作品里,尤其是武侠、奇幻剧里的明星,往往耍着让人眼花缭乱的“绝世武功”,配以一张张精致的面庞……引来粉丝们的追捧,而实际上很多镜头后面都包含了后期制作团队的心血。这些人自称为“影视民工”,默默无闻地为台前的明星做着“嫁衣”。大多数后期制作人员行走在能不能坚持的困惑之间,面对的挑战、承受的舆论压力都非常之大。记者专访十位不同经历的后期制作员,听他们讲讲不为人知的行业故事。

    学历普遍是职高

    以为花两万能成好莱坞特效师

    高中毕业以后,文季(化名)报读了影视后期制作学校,“当时没想那么多,在网上看了能把人培养成年薪20万的好莱坞特效合成师广告就心动了。”花了2万元学费完成影视学校的课程后,她发现“同道者”普遍学历并不高,职高学历的偏多,上课第一天教合成的老师坦白告知他们,只要愿意学习,人人都可以成为合成特效师,高学历、高文凭在这里不管用。这句话当时就让文季心凉。

    现实中,也证明了这一行当得不到一些演员与摄制组的尊重,甚至有人就叫她“后期的”。但她并不认为这类工种不能出彩,每次看到自己经手做出的高难度合成图案都引以为傲。为进一步钻研技术,她自费在网上购买了许多书籍软件,没日没夜地练习。

    文季目前已经做了6年的合成师,在业内也小有名气。她说能坚持下来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己对这行的兴趣,“现在很多演员不注重演技,你别说就算是抠像我们都要‘飙演技’呢:转场怎么缝合?台词怎样接洽?剧本要求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要非常清楚才能做出很好的后制。”

    摄制组认为后期是神笔马良

    山景、海景任切换,导演太善变

    “我真的觉得自己眼睛要爆炸了”,王斌(化名)对记者说,他刚刚提交的作品,又被通知要换景,而这部青春网剧即将在下个月上映,留给他和同事的时间就只有三个星期,这一段时间他们全要睡机房了。

    在王斌看来,如今的影视摄制组总认为后期是万能的,他曾遇到过一位充满奇思妙想的“善变”导演。拍摄过程中换了不少方案,拍一拍就想把山景变为海景,把蓝天变作星空,“每改动一次,看起来就是轻松的几个字,后期制作却需要花大量的工夫,我最怕听到‘换个景’这三个字,那就意味着今天又会无止尽地加班。”

    记者还了解到,有的时候服装组搞错了服装,也是要后期人员花大量时间来修补。

    王斌自嘲,大概导演和监制把他们当作了“魔术师”和“神笔马良”,想变什么就有。

    演员不自律增加后期工作量

    “一帧帧地遮黑眼圈,花了3天时间”

    后期制作中的琐碎让吴俊(化名)经常有辞职的冲动,最后让他离开这个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擦卧蚕”事件。不少演员在拍戏期间不注重保护形象,例如在一部情感剧中担纲女二的C姓女星,平时拍戏马马虎虎,收工后就聚众开派对、喝酒,还长期熬夜。拍戏时,暗沉的黑眼圈在高清的镜头下尤其明显,化妆师想尽办法也遮不住,于是摄制组让吴俊一帧帧地P走这些眼袋。“因为动态镜头特别多,只有一张图一张图地擦掉眼袋,光擦她的黑眼圈就花了我3天时间。”

    枯燥反复的工作并没有为吴俊迎来赞誉,“电视剧播了以后我就收到这位女星的投诉,她说我把她的卧蚕P没有了,破坏了她的形象。那时候,我找不到什么再坚持下去的动力了。”

    最伤心被观众骂 “五毛特效”

    常和同学比较“擦钢丝”技术

    秦武(化名)与黎娟(化名)是同班同学,他俩分别在不同的影视公司从事后期制作,最大的乐趣就是看谁的手快,做的镜头多;同时也会去网上看自己做出来的作品,进行一些比较。“我们经常做的是古装剧,涉及大量的抠像、擦钢丝、合成的技术操作。因为担心互评会有失偏颇,就经常到网站上去看评论。”

    秦武做的一部古装剧由于镜头穿帮,本是清朝时期却出现了民国时代的电话,在网上立马迎来了铺天盖地的恶评,因此事,他不仅挨了领导的一顿大骂,扣了工资,更难过的是很多观众指责后期制作不用心,是“五毛钱特效”。

    同样的事也常在黎娟身上发生,她说幕后的汗水很多人都看不到,观众会将责任全盘推给后期制作环节,现在这对同学最爱做的就是互相安慰,彼此鼓励着“抵抗差评”。/新京报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