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两个巩固根本任务,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践创新,切实做好科学理论的传道者、政治安全的守护者、社会风尚的塑造者、文化生活的引领者,为我省推动新一轮全面振兴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持。
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频现,催人奋进。
筑牢信仰信念,切实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全面从严治党有哪些新形势和新要求?”“基层党支部在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中要做哪些具体工作?”“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后,如何界定干部在工作中的失误?”……2016年11月8日下午,一汽解放有限公司卡车厂的会议室里热闹非凡,讨论声此起彼伏。来自中央宣讲团的成员与卡车厂的干部职工们就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
这是我省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我省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大力宣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人心。
用理论武装头脑,用共同理想凝聚共识,理论宣传与学习热潮在吉林大地不断掀起:
——省委中心组发挥带动作用,全年召开7次集体学习会。2016年9月全国党委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会在我省召开,我省在会上发言,推动学习成果不断转化为认同核心、忠于核心的政治自觉,转化为系统谋划、深入推进吉林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
——深入实施“植根”工程,着眼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着眼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人心,着眼于宣传思想工作实践创新,创办了大型全媒体理论宣讲栏目“有理讲理”。到2016年底,栏目创办10个月来,共刊播107期,收到较好的社会反响,《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多次转载,成为我省理论宣传的一个重要品牌。
——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宣讲体系,加强规划统筹,加强指导培训,推动基层宣讲工作全覆盖、常态化,1.5万名“草根”宣讲员和理论志愿者活跃在城乡,我省有3个基层宣讲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宣讲报告受到中宣部表彰。
——围绕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全省开展集中宣讲、基层宣讲9700余场次,受众超过30万人。
——组织专家学者撰写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体会文章,共20余篇在《光明日报》《吉林日报》《新长征》等中省直媒体发表。组织召开东北三省社科界座谈会,进一步澄清“唱衰东北”论调,坚定振兴发展信心。
同时,深入实施“青马”工程,夯实青年理想信念的理论根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高福平到长春师范大学开展专题调研,完成中宣部“青马”工程重大实践经验总结课题,全年完成培训青马导师百余人、青马学员800余人,依托大学生实践教育示范基地和各类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开放成果教育、国情省情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引导他们深化自我体验认同,激发责任意识、树立担当精神。
目前,青马核心学员50%以上加入了党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试优秀率达到50%以上、获各级各类奖学金和荣誉称号的占80%以上。
加强舆论引导,为新一轮振兴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
以“主旋律”巩固“主阵地”。过去的一年,全省各级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着力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凝聚正能量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加强策划,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一周年”大型融媒体宣传报道活动,循总书记足迹、看各方面变化,以融媒体方式集中展示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和丰硕成果,取得了“刷屏”的传播效果。
热点问题舆论引导成效明显,让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该说的说到位,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提振了发展信心。
——针对部分媒体“唱衰东北”的论调,在重要节点、重点栏目集中推出了50余篇有深度、有力度、有影响的重头报道。
——全年妥善处置“狮子山”台风等重大突发事件20余起,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确保舆情平稳可控,为事件处置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深入实施“网军”工程,巩固网上舆论引导新阵地。同时,抓好媒体融合发展,提升传播力。全媒体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总书记考察吉林一周年新变化、新成就,“三大攻坚战”、“三早”行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主题宣传形成声势,“吉商精神”征集宣传、“天南地北访吉商”和首届全球吉商大会新闻宣传兴起热潮,持续发出吉林“好声音”、展示吉林“好形象”、传播吉林“正能量”。
两年来,省委宣传部以引导和推动省直主要新闻单位以中央厨房建设为抓手,建设融媒体平台,打造“三微一端”传播矩阵,推进融合发展。
好消息不断传来:吉林日报“彩练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成立全媒体资讯中心,建起“中央厨房”;吉林电视台“天池云”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吉网传媒融媒体移动新闻客户端“吉刻”APP即将上线,舆论引导新优势不断形成。
立德立心立人,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过去一年,全省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在融入贯穿结合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见成效,让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见行动,让“吉林好人”引领社会风尚。
深入实施《吉林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突出实践引领,深化拓展“吉林好人”评选活动,全年共评选“吉林好人”455名,“吉林好人标兵”64名, 27名“吉林好人”登上“中国好人”榜。2.6万名各级各类身边好人遍布城乡,最美系列蔚然成风,关心关爱典型成为自觉,好人有好报,有德亦有得。
弘扬主旋律,社会思想就有了主心骨;传播正能量,社会发展就有了动力源。
——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开展庆祝建党95周年系列活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草鞋传·全国接力传递活动”走进14个省(市),十余万群众参与。金春燮在中宣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宣讲红色文化,全国353万网民收看和参与讨论。
——张宝艳、秦艳友夫妇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李万君、申亮亮入围“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候选人;朱立红当选全国“最美人物”,两个集体和两名个人获评全国学雷锋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
——弘扬好家风、好家训,广泛评选发布最美家庭,8户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引领文明新风。建设美丽乡村,推动移风易俗。持续实施中小学“明德知礼工程”,“时事新闻课”成为全国创新载体,9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出版发行。
2016年10月,中宣部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现场交流会在我省召开,“长春德苑”主题公园等实践经验成果,得到中宣部领导和全国各省区市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增强文化自信,着力繁荣发展吉林文化
夯实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深化“双赢”工程,2016年吉林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持续繁荣发展。
——长影集团出品的历史题材开年大戏《少帅》先后在央视、东方卫视、北京卫视、山东卫视以及全网播出。主旋律题材电影《老阿姨》入选国家庆祝建党95周年重点影片,票房收入已超过1200万元。电视剧《民族记忆》、电影《藏魂》等长影力作即将播映。长影创作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生动反映了吉林文艺振翅高飞的繁荣气象。农村现实题材电视剧《女人的天空》《九九》先后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时间段和央视1套播出,纪录片《科恩眼里的中国》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于今年2月7日登陆中国国际电视台。(下转A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