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06日
首页
第A13版:天下纵横

济宁城管上街撕“福”引争议

    近日,济宁城市管理执法支队六大队上街清理辖区内街道商户粘贴的春联福字。网络截图该地城管部门一工作人员表示,此举系涉事支队专项行动,其他支队并未效仿  近日,一则“山东济宁城市管理执法支队六支队整治春联福字”的消息搅动节后舆论。该消息称,“济宁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六大队在尊重传统节日的同时,对辖区商户早宣传、对春联福字早清理,从正月初三起开展了对辖区春联门贴的的专项整治活动,共清理春联、门贴、福字等450余处。”

    济宁城管 其他执法支队并未效仿

    大年初三,山东济宁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六大队便走上街头,对辖区内南文昌阁街等区域专项整治春联福字。

    该支队发布的新闻稿中表示,贴春联福字是传统风俗,在喜庆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安全隐患和视觉污染。节日过后,破旧凌乱的春联福字不但失去了营造节日气氛的作用,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市容市貌。因此,城市管理执法支队六大队在尊重传统节日的同时,对辖区商户早宣传、对春联福字早清理。

    新闻照片中,执法队员一一撕掉商铺门帘上张贴的春联及福字,并附上“整治前后”的对比照片。照片中,许多福字并未残破。

    对此,近日,山东省济宁市城市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证实此事,并表示这一行为是该支队开展专项行动,其他执法队并未效仿。

    商铺老板 并未收到清理春联通知

    春节值班本应收获赞许,济宁城管上街撕“福”却引发争议。部分网友认为,年还没过完,就把福字撕掉了,并认为城管不尊重传统习俗,“管得太宽了”。

    相比往年,该执法支队确实提前十几日清理春联。上述新闻稿中还称,元月初已向沿街商户发放《致辖区商户的一封信》、《济宁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有关条款等,宣传了有关法律法规,并要求其于正月初清理完春联门贴。

    但并非每一位业主均收到通知,辖区内一位经营窗帘的商铺老板告诉新京报记者,年三十关门前,在门口贴了福字。之前并没有收到城管的通知,也没人告诉自己要在正月初清理春联。他甚至不知道城管会来撕掉门口福字。“直到初三,有朋友路过的时候看到有人在撕福字,才打电话告诉我。”

    争议焦点

    1、春联福字是否影响市容?

    专家:当地并未禁止张贴春联福字,很难有统一标准

    网友:春节张贴春联福字本是传统民俗,怎么就变成影响市容环境啦?

    北京文史馆馆员、民俗专家赵书解释,贴春联福字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体现人们对新一年“祈福禳灾”的期望。

    北京民俗学家高巍认为,年过完,不能随意撕掉,这也是保持过年“祈福”的完整性,通常讲究正月十五过完,才算是过完年。“正月第一个月圆之夜,通过闹元宵等方式达到‘过年祈福’的高潮,也作为年的结束。”一位商铺老板表示,济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时,曾发布通知商铺外不允许张贴文字图标等内容,但并未明确说明禁止张贴春联福字等。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认为,春联是否影响市容环境卫生涉及行政裁量,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有没有达到影响市容环境的程度,很难有统一标准。

    2、城管撕福是否滥用职权?

    专家:城管执法应兼顾民俗,撕福字有滥用职权之嫌

    网友:质疑,执法支队此举是否属于滥用职权,侵犯私人领域?

    该支队称此举依据的是《济宁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有关条款。针对户外张贴物,上述条例规定未经城市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在城镇建(构)筑物墙面、玻璃橱窗内外或者其他设施上张贴、张挂宣传品,不得设置门头牌匾,或利用条幅、旗帜、充气式装置、实物造型等形式设置标语和宣传品,但并未明确规定禁止张贴春联门贴等。而撕掉崭新的福字确实有些滥用职权。行政机关执法应更充分考虑风俗习惯等,采取更易被人接受的方式。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则表示,张贴春联福字属于私人领域,城管直接撕掉,并没有依据,甚至打扰到私人领域。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应分开,政府应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但应有边界,不能侵害私人领域。/新京报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