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是牟其中出狱后的第一个春节。但家和团圆,对76岁的他来说,仿佛成了一个遥远的存在。重庆万州的老家,早已因三峡蓄水淹没在长江之下。而19年前入狱时北京的家,也早已荡然无存。
这个春节,曾经叱咤商场,最终集“首富”“首骗”于一身的争议人物,选择在紧邻重庆的四川过年。其实,他32年前离开万州时,那里还曾是四川万县。
年,在四川过,但春节还要回一趟重庆,因为母亲安葬在那里。
母亲曾是6个合伙人之一
2017年元旦,牟其中以“南德复业筹备小组”的名义,发布新年寄语。寄语中说,“新一轮南德试验将开始”。
牟其中说,曾经的“首富”已一文没有,再次白手起家。回忆往事,他也说:“往事如烟,不去想那么多。”
37年前,如今的重庆万州还是当年的四川万县。1980年2月13日,时任万县市工商局的工作人员邬鹏飞,给39岁的牟其中颁发了一张私营企业营业执照。
距离当年那次见面三十多年后,邬鹏飞与牟其中重逢。也已是老人的邬鹏飞向记者讲述了牟其中的“万县往事”。
1980年,牟其中用借来的300元,创办了万县市江北贸易信托服务部。这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私营企业之一。
按当时规定,办企业要有上级主管单位,但为了解决城镇失业问题,当时政策允许在街道办事处下面,建立以失业人员为主的生产自救性质的企业。
牟其中充分利用了这个政策。当时他找到6个人合伙,分别是待业知青桑兴武、王德渠,退休医师孙有为,农民陈家发,还有牟其中母亲谭文君以及朋友魏庆江的母亲。
“当时起草了一份章程、签了合作协议。魏妈把客厅拿出来办公,算有了营业场所。地址是万县市和祥街后街2号。”牟其中说,“我借了300元钱充当注册资金,桑兴武任经理,魏妈任会计,商议每人每月工资80元。”
当时牟其中申请的企业名称是万县市江北贸易信托服务公司,邬鹏飞斟酌后改为万县市江北贸易信托服务部。
这个服务部,就是牟其中商海的起点。
四张巴掌大的个体户执照
1981年,牟其中赚到了第一桶金。当年,他委托重庆一家工厂代加工仿名牌座钟,利用当时银行结算、汇兑不同金融品种的时间差,解决了资金流动问题,完成了第一笔“空手道”业务。此后,让牟其中成名的“罐头换飞机”,则是在此基础上的一个复杂版本。
牟其中的新企业名叫“中德商店”,也是钟修让起的。钟修让说,牟其中、夏宗珍、夏宗琼、王德渠四个人,三人名字中有一个“中”(万县方言里中宗同音),王德渠有个“德”字,就叫“中德商店”吧!
正当牟其中诸多设想准备实施时,1983年9月17日,万县以“投机倒把”将中德商店取缔查封,并将牟其中等11名主要成员收押。中德商店仅存在了9个月。
牟其中说,1984年4月的一天,他从收容所树上的大喇叭广播中,听到一条新闻——城镇居民、待业青年可以自谋职业。组织的企业可以取字号、可以刻印章、可以开设银行账户。他仿佛看到了曙光。
4个月后的8月29日,牟其中第二次出狱。9月18日,牟其中将原中德商店升级为中德实业开发总公司。1984年底,得到了万县农行1千万元授信额度,并陆续创办了贸易公司、造船厂、灯具厂等,但后因多种原因不少项目失败。
三十多年后,当年万县的一位领导林顺禄,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件关于牟其中的“疯事”。这件事,曾让这位万县当年的常务副书记感到“惊怵”。
“我想到你们县承包一个公社”
林顺禄说的那件“疯事”,发生在1984年。林顺禄说,大约那年5月的一个下午,县委办公室秘书汇报,说有客人要见我,但不愿说名字,只告诉住在东方红旅社××号,晚上7点不见不散。
我们县委书记是位忠厚的长者,他说还是带个便衣一同去吧!我笑笑。独自去了。
叩开旅社房间,开门的竟是牟其中。他略带歉意朝我笑笑,并提起暖水瓶给我沏了杯茶。那时,他的公司还很拮据,租用这样的房间,已很豪华了。
“林书记,说来你不要好笑,我想到你们县承包一个公社,一个最落后的公社。”老牟不紧不慢地说,似乎完全没察觉我一脸的惊怵。
“什么?承包一个公社?”我手上的茶杯都不由得轻微晃动。足足一个多小时,几乎都是牟其中在说。看得出,他动了脑筋。
但这些情况,当时我并没有向牟其中回复。而牟其中也是三十多年后,才知道自己这段往事的“续集”。
春节后,牟其中将重返北京。“自己长期漂泊四海,家乡其实只存在记忆中了”。他对记者说:“我身体还可以,我怕死,因为我欠的人情太多,我要保住命来还。”
/华西都市报